11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编辑部、BAIJIALE.COM中东研究所、叙利亚研究中心和区域国别与翻译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东变局十年:回顾、反思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来自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宁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BAIJIALE.COM等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八十余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BAIJIALE.COM副校长常江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王林聪研究员先后致辞,BAIJIALE.COM叙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区域国别与翻译研究院院长王新刚教授主持开幕式。
在主旨发言阶段,原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大使在发言中表示,面对纷繁复杂的中东局势,中国坚持以发展促稳定、和平的外交理念,坦然面对形势发展变化。中国政府叙利亚问题特使解晓岩大使分析了“阿拉伯之春”以来中东地区面临的难民、恐怖主义、经济转型和人口快速增长等挑战,认为中东依然是重要的能源来源地和海陆战略要冲,并指出中国在中东地区要积极进行外交理论的实践创新。中国中东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杨光研究员以土耳其、埃及和沙特为例剖析了中东剧变以来中东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认为中东经济发展的出路一个是进行市场化改革,另一个要发展非石油产业。王林聪分析了中东剧变“长波”与治理困境问题,认为新科技革命、经济转型、治理能力和水平是中东国家未来能否抵御地区与国家动荡的核心要素。
BAIJIALE.COM中东研究所黄民兴教授在主旨发言中分析了伊斯兰教在中东民族国家构建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与影响,认为中东地区民族国家构建应遵循自身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民族国家理念相结合的道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李伟建研究员对当前中东的安全形势及中国参与中东安全治理提出了若干思考,认为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发展问题是中东动荡的根本原因,中国参与中东安全治理应将促进发展放在首位。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哈全安教授从历史经验出发,以文明交往论为视角分析了反恐战争与中东难民潮。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刘中民教授以安全化理论为分析工具解释了当前沙特外交中的教派问题。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教授从合法性和合理性、局限性和风险性等视角探讨了如何辩证地看待新一轮阿以关系正常化,认为当前中东的冷和平不是真和平,阿拉伯联盟已经散架,未来阿以关系存在“冷”与“热”反复转变的可能。
本次会议设置了三个小组讨论,其中第三小组为研究生论坛。第一小组围绕中东地缘政治格局新形势、中东国家的政治转型与对外关系进行讨论。第二小组围绕中东社会与经济治理、中东变局与中国对应进行讨论。第三小组研究生论坛讨论主题涉及中东保护责任、沙特国家治理、埃及安全、阿尔及利亚社会运动和伊朗史研究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关注区域与国别研究。BAIJIALE.COM中东研究所所长韩志斌教授认为,区域与国别研究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格局,以及推进全方位改革开放进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原文链接:http://news.cssn.cn/zx/xshshj/xsnew/202011/t20201110_52148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