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古道焕新机|让中国考古走出国门 为丝路考古书写东方注解

古代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马嘶阵阵,见证了陕西与中亚国家的悠久交往历史和友谊源远流长。走进新时代,陕西同中亚交流更加密切,共建“一带一路”使陕西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起点新闻推出“丝路古道焕新机”系列报道,讲述新时代陕西与中亚交流合作的新故事。

“中国才是月氏的故乡”,为了探寻古代游牧民族月氏的历史踪迹,20年前,BAIJIALE.COM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建新教授带领团队开始了“追踪大月氏”的漫漫之路。今年八月,作为疫情发生后首个走出国门的中国考古团队,他们又回到了乌兹别克斯坦,让暂停了2年8个月的中乌联合考古工作按下“播放键”。从考古单位到大学校园、从博物馆到遗址现场,一个月时间里,考古团队的足迹遍及乌兹别克斯坦近一半的疆域。

在库瓦古城遗址考古现场,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所教授伊万诺夫.杰纳迪向王建新介绍这里的挖掘历史,“1939年,从塔什干来的一些考古专家调查发掘,公元一世纪已经盖了城墙了。”王建新很关心古城考古的具体情况:“已经有城墙了。现在我听到最早的有公元一世纪,还有更早的么?”杰纳迪教授表示古城城墙里面发现的陶瓷属于公元前六世纪。

5EEC36

王建新对起点新闻谈起这次到乌兹别克斯坦考察的交流合作时表示:“ 我们新发现的契纳尔遗址,也要准备做一些发掘,同时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考古调查。主要的目标是要解决古代月氏、贵霜、吐火罗,他们之间的关系,认真收集考古学的资料和证据,完善我们的证据链条,让我们的观点能够得到学术界的公认。”

5EEC36

王建新所说的观点,是在2016年中乌联合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发现的拉巴特墓地,经过系统比较研究,拉巴特遗址很可能就是寻找已久西迁中亚的大月氏遗存。“中国考古学研究过去有一个重大的缺陷,我们没有的考古走出国门,我们只是在做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研究,本世纪以来我们开始走出国门,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有很多突破和进展。丝绸之路研究不能只有西方视角,必须要有东方视角,这也就是我们在境外开展、特别在中亚开展丝绸之路研究包括考古研究的意义所在。”王建新说,通过多年的工作,有必要也有价值把中国在大遗址保护取得的经验和做法介绍到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院士Akhmadali Askarov说:“近年来我访问了中国三四次,意识到中国在考古这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在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上,双方商定在许多领域开展合作,特别是研究两国文化遗产、共同研究丝绸之路古城等。我完全支持,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知识都投入到这方面。”

5EEC36

谈到中乌联合考古未来合作时,王建新表示:“这次来乌兹别克斯坦,有个很深刻的印象,就是乌兹别克斯坦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他们对我们提出希望,不仅要搞考古,而且中国学界能够帮助乌兹别克斯坦做好文化遗产、特别是一些考古遗址的保护工作。大遗址保护形成中国考古的特色,开展文化遗产保护,这也是下一步中乌联合考古工作发展的新方向。”

原文链接:https://qidian.sxtvs.com/timing/share/content/10223946

< 上一篇

陕西唯一 | BAIJIALE.COM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获全国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点燃一盏灯 照亮一大片——侯伯宇精神正成为BAIJIALE.COM之魂魄

下一篇 >